[转发新闻]这位浙大校友为何能获得驻美大使颁发的嘉奖状?大学生们暑期采访中找到答案

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赵湘楠

吕萍(右)

“他们常常讲,要找中国人办事就找萍好了!We only know Ping!”伴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,吕萍女士的脸上绽放出光彩夺目的自信。

最近,“浙大学子走访校友行”活动的一小队同学采访浙大吕萍。

当天,吕萍接受采访时,是美国时间早上九点,她正坐在位于首都华盛顿波托马克社区的家中庭院里,身旁绿树繁茂、莺啼鸟啭,更衬出她非凡的气质与活力。

吕萍,198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,1994年临床心内科博士毕业。现任美国大华府中国大专院校校友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,华盛顿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。

“1月27日,我们的第一批9230件防护用品抵达杭州医院……” 2020年2月,因对中国抗疫所做的突出贡献,获得由驻美大使崔天凯颁发的嘉奖状。

“岂曰关山远,与子共时艰”

当天,明媚的阳光将她如瀑的黑色长发镀上一层薄金,在这样的夏日气息里,她却想起了七个月前那段寒风呼啸的日子——

2020年1月23日,武汉封城。也是在同一天,浙江省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,后又逐渐成为全国第二大疫情爆发地。在此艰难时刻,省内医疗防护品迅速紧张起来。一时间,浙一告急!浙二告急!邵逸夫医院告急!儿童医院告急!……各大医院的求援信一封封传出来,而远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浙大校友们,也是万分焦急。

“从医这么多年,我知道情况的严重性……”言至此,吕萍会长眉头紧锁,脸上仍带着事发当时的忧虑,“前线不仅有我们当医生的同学、师友,还有那么多白衣天使,你忍心看他们装备不足就上战场吗?所以我就和校友们说,这个事儿我们一定要干,而且要马上干!”

于是,1月25日起,在吕萍的带领下,华盛顿浙大校友会开始为国内一线医生募集运送防护品。他们有的捐款、筹款,有的自己垫钱订购大批医用口罩、防护服等,还有的人肉横扫当地各大医药店,只为争取到尽可能多的物资……众人拾柴火焰高,八千多件各类医用防护品迅速筹集完毕。

可是新的难题来了——怎么运进去?

“当时我真的是心急如焚,如果等海关检查好,再经过一系列程序运到医院,早就来不及啦!还好还好,这届校友会的力量大,马上找到上海海关开了绿色通道,于是第一批物资就直接进关,然后‘哒哒哒’送往浙一和邵逸夫去了。1月27号到达,一点没耽搁!是整个华盛顿地区最早的呐!”说到这儿,吕萍的脸上露出了欣慰与自豪的笑容,仿佛亲眼看见一件件防护服送到了前线医生的手中。

物资一经放行,运输团队就马不停蹄,连夜赶往杭州,将其分发到浙大附属一院、邵逸夫医院等院的一线科室。其中,捐赠邵逸夫医院:1000 个N95,4500 个外科口罩,250 套一次性隔离衣;浙一:500 个N95,1800 个外科口罩,180 套一次性防护衣;杭州市一医院:500个N95,500个外科口罩。

“可后来,到了第三批、第四批,海关开始严格起来了。我马上联系在邵逸夫医院的同学,请他赶紧帮忙解决。幸运的是,校友总会党颖老师等人也给予了最全力最坚定的支持……没过多久,第三批、第四批物资也顺利入关。”

“那段时间我们都是连轴转,晚上都不睡觉!没办法,有时差,而且的确忙到没什么时间睡了。”对于自己的付出,吕萍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,但她说,“国内那些没日没夜帮我们运物资的朋友,才是真的辛苦。有机会我真想见见他们,亲自感谢他们” 。

就这样,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难题,在校友会和其他国内国外多方的努力之下迎刃而解;一轮又一轮的筹款、采购、运输,他们为国内抗疫前线送来的,不仅是物资,更是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”的情谊。

自1月27日至今,华盛顿浙大校友会累计捐赠运送10批防疫物资到国内,总价值超过12万美元。其中有N95口罩28577个,Level3外科口罩>10万个,防护服1870套,一次性隔离衣4261件,护目镜238个,额温枪187支,一次性护帽1700个等。捐赠至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福建、安徽、湖北、陕西等省市50余所医院。

同时,共计收到善款3万6千美元,全部用于支付防疫物资的购买及运费。

与此同时,国内疫情也牵动着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心。由吕萍担任督导、许多“浙二代”参与的华府青年义工团体(CYOC)在美国当地发起募捐活动,并将筹款捐助给中国青少年基金会。孩子们的善举体现了华裔青少年的家国情怀,他们也与吕萍一起,获得了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的嘉奖证书。

“这里也是我们的家园”

紧接着,吕萍还没来得及喘口气,美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越来越严重!

再度踏上征程的她,没有选择代表任何组织或团体,只以“Chinese American”的名义,去援助大华府地区(华盛顿DC、马里兰和弗吉尼亚州部分地区)有需要的医院。

她和几个校友、朋友通过微信群成立了CASH(Chinese Americans Support Hospitals)平台,并亲自运送物资到当地医院、警局。

截止目前,该平台共筹款12万美金,捐赠出115000个外科口罩、3000件防护服、3500个N95口罩等。主流媒体Fox5,  Wusa Channel 9等竞相报道,相关文章在“VOAChinese”网站上收获五万多点击量并广受好评。

“当然了,还是有些非议的。有些人说,之前有像我一样的华人向中国捐赠,才导致美国医疗物资紧缺。但我不在意这些批评——都是同胞,我怎能熟视无睹?”她的声音里流淌着柔软与坚毅,“当时,中国的朋友们在向我求救,而现在,我也在努力联系他们把物资弄到美国来……我想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”

作为CASH的发起者,吕萍却十分低调,许多当地媒体希望采访都被她婉拒了,她认为做实事最要紧。在大家的努力下,CASH的影响力不管在华人群体还是美国民众中都不容小觑,他们的捐助行动至今仍在继续。

“公益路远,求是情长”

“认真待人,踏实做事”的实践精神与诚挚可贵的慈善情怀,在吕萍所做的抗疫贡献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。其实,这一可贵的人生信条在求学时期就已在她心中生根发芽。

1981年,16岁的吕萍从缙云中学考入浙江医科大学,开始了与“医”的情缘。回忆起大学生活,她的眼里仍闪烁着少女般的光芒,“学校把我的临床技能培养得非常好,动手能力、综合能力非常棒。除此之外,其实我也比较爱玩,毕竟大学不只是读书,更重要的是对你社交能力、社会能力的锻炼。”

五年本科积累的综合实力很快就派上了用场。后来,吕萍考入上海长征医院读研,一年后转为硕博连读。这段经历也令她受益匪浅。“我去会诊,他们就很开心地说,‘心内科那个小博士来了’。做医生就是要解决问题嘛!我学的东西都是最新的,也一直踏踏实实地干,待人处事也很周到,所以患者啊、同事啊、领导啊,都很信任我。”

1997年初,吕萍与在美国读博的先生团聚,先后在哈佛医学院、波士顿Tufts分子心血管研究院任职。2006年,她辞掉了工作,做起了“专职”义工。而她在美国的公益事业,其实是从当学校的家委会副会长开始的。在帮助学校筹款之余,她还多次组织了音乐会、科学展览、读书俱乐部等活动,并向其中融入东方元素。来到华盛顿DC后,她又担任了大华府中国大专院校校友联合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,华盛顿浙大校友会会长,小义工组织华府青年CYOC(由“浙二代”创立)的督导,所做贡献赢得了州政府和大使馆的一致称赞。2019年,吕萍获得成人总统义工金奖,由马里兰州参议员和州代表颁奖。

谈起多年的义工服务经历,吕萍脸上洋溢着微笑,她说:“我的确做了很多事情,但如果只有我一个人,肯定是做不成的。像浙大校友会举办的迎新、春晚、烧烤、求是论坛等等,都是我们整个team在群策群力啊!校友和母校真的很给力……浙大的求是精神,已经成为我们待人处事的原则和习惯,所以我们校友会在这边办得那么好,其他校友会都以我们为标杆呢!” 

借此机会,吕萍说她非常感谢家人,校友和朋友们多年来对她的支持。

她还说,公益不仅是她喜欢做的,更是值得去做的。“通过这个途径,可以带动更多的华裔在成为各个行业佼佼者的同时,提升他们的社会影响力。”

(图片:吕萍、华盛顿浙大校友会公众号)

作者

陈素萍